
人物档案
胡保平,军转干部,54岁,任市物资总公司纪委书记、党办主任。从1998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,坚持了12年,献血达40多次,献血量达2万毫升;2006年至今,参加志愿者上岗服务时间达3068个小时。
胡保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从1998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,坚持了12年,献血达40多次,10余次获得国家、省、市颁发的证书,2008年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“全国志愿者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坚持每3个月主动献血一次
胡保平曾经拒绝献血。“最初我对献血有恐惧感,不敢去。”说起参加第一次无偿献血,胡保平说,那是1998年10月的一天,他从电视上看到惠州B型血告急的报道。妻子马上提议一起去献血。“当时她说什么我也不敢去,”胡保平笑着告诉记者,后来妻子看说服不了他,就让他陪她去市区临时采血点。在采血点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胡保平献了200毫升血。这是他第一次献血。“过了几天,没有什么不良感觉。献血其实并不可怕。”胡保平说,从此以后,夫妇俩坚持每3个月主动献血一次,每次200或400毫升。 献血量相当于一般人体血液总量的4倍
胡保平了解到,我市共有100多家医院,每年至少需要13吨血液才能满足需求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如何让广大市民像自己一样改变观念?胡保平产生了宣传无偿献血的想法。
2006年8月,胡保平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无偿献血者参加了无偿献血专业培训,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,并担任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大队长。他们经常进社区、工厂、学校,到各个乡镇宣传无偿献血知识,有时一天下来宣传超过10个小时。他说:“只有让更多人理解无偿献血,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,社会才会充满爱。”
“我用休息日做志愿服务来缓解工作压力,做志愿服务变成了我最好的休息方式。”胡保平说。
献血年龄要求是18~55岁,但胡保平说:“到了限定年龄就要检查后才能献血,我还会争取继续献血的。”
2006年至今,胡保平参加志愿者上岗服务时间已达3068个小时;截至目前,他献血达2万毫升,相当于一般人体血液总量的4倍。
|